掃描關注 贏合科技
資訊中心
受新冠疫情的沖擊,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面臨巨大考驗。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取得了明顯成效,動力電池產業已逐步恢復生產,但海外疫情正快速蔓延,松下電池、LG化學、三星SDI等企業紛紛宣布停產。此外,海外疫情的爆發導致整個鋰電池供應鏈物流放緩,并可能危及全球各地的動力電池生產和使用,電池價格或將上漲。
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關鍵的零部件,也是電動汽車性能表現、用戶體驗的重要影響因素。同時,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成本結構不同,動力電池占據了其整車成本的近一半份額,可見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成本控制方面的意義所在。
愈臨近財政補貼退坡的時間節點,市場的陣痛就愈加明顯。當然,在陣痛之中也孕育著劇變。很顯然,2019年整個動力電池產業就是處于強烈陣痛和劇變之中。
電池無疑是2019年的熱點關鍵詞。從汽車制造商到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,再到所有關心環境的電池技術的進步,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將從中受益。本文盤點了2019年電池領域最重要的幾個技術突破。
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,2019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0.82萬輛,同比下降43.61%,環比增長30.42%。1-11月累計產量102.19萬輛,同比增長2.97%,受財政補貼退坡的影響,累計漲幅較小,而從目前的的趨勢上看,今年末明顯不及去年末的沖量表現,所以2019年全年的產量很可能將首次出現近五年(或近10年)來的首次負增長。